產品名稱:PhD實驗型高壓均質機
產品型號:D-3L
產品品牌:PhD
產品產地:美國
英文名稱:PhD High Pressure Homogenizer
產品應用:乳液、分散體、細胞破壁、脂質體
產品原理
由電源(110V/220V/380V, 60/50 Hz) 驅動PhD高壓均質機的一個或者多個泵柱塞做往復運動,物料在柱塞作用下進入可調節壓力大小的閥組中經過特定寬度的限流縫隙均質區,瞬間失壓的物料以極高的流速(1000-1500米/秒)噴出,在均質閥內產生三種效應:空穴效應、撞擊效應、剪切效應。經過這三種效應相互作用處理過后,物料粒徑可均勻細化到100nm以下,細胞破碎率大于97%。
產品參數
產品優勢
應用背景
混懸劑也稱為混懸型液體制劑,系指難溶性固體藥物以細小顆粒分散在液體分散介質中。混懸劑中藥物微粒一般在500nm~10000nm之間,小者可為100nm,大者可達50000nm或更大,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等。
應用難點
混懸劑的物理穩定性是評價混懸劑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優良的混懸劑微粒細膩,分散均勻。微粒的大小是評定混懸劑的質量、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藥效等的重要指標。物理穩定性是混懸劑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混懸劑的不穩性主要體現在微粒的沉降。微粒沉降緩慢,沉降后不應有結塊現象,沉降物經振搖后能迅速分散均勻。
應用方案
物料在柱塞作用下進入可調節壓力大小的閥組中,在高壓條件下,溶液快速地通過均質腔,高速流動的流體突然經過特定寬度的限流縫隙均質區,液流速度激增,造成很大的速度梯度,同時壓力銳減,出現了很大的壓力梯度,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降。使得瞬間失壓的物料以極高的流速(1000-1500米/秒)噴出,在均質閥內產生三種效應:空穴效應、撞擊效應、剪切效應。因此粒度或液滴同時受到強有力的剪切作用、高速撞擊作用;被柱塞壓縮的物料內積聚了極高的能量,造成高能釋放引起空穴爆炸,使得液體物料分散系中分散相顆粒粒度或液滴微粒化,促進固液二相混合。
解決方案
在混懸劑中藥物以微粒狀態分散,較大的分散度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這是常把難溶性藥物制成混懸劑的原因。藥物的微粉化通常用于提高藥物的溶解速度。藥物粉碎后分散度增大,增加藥物的總表面積,增加藥物與溶劑的接觸面積使溶解速度增加。簡而言之就是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與比表面積有關:粒子越小,比表面積越大,溶解性能越好,則能大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制成納米級的懸濁液比微米級的懸濁液要穩定得多。因而研究新藥,已不僅限于生物活性成分或活性化學組分,還可以與該藥的物理狀況相關,改變藥物的物理狀態成為新藥研究的一種有效方法。
應用效果
納米混懸劑(nanosuspension)是指用少量表面活性劑或其他載體為助懸劑將難溶性固體純藥物以微粒狀態分散于分散介質中形成的亞微米顆粒的膠狀分散體系的液體制劑。其粒徑分布在100-1000nm之間,納米混懸劑作為一種制劑技術不僅可以減小藥物的粒徑,增大藥物的比表面積,并且能夠增大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從而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納米混懸劑能提高制劑中藥物的含量,特別適合大劑量,難溶性藥物的口服和注射給藥。納米混懸劑是純藥物亞微米顆粒的膠狀分散體系,依靠表面活性劑維持穩定,為解決難溶性藥物制劑的制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國內外用于制備不溶性藥物的納米混懸劑主要是將粒徑較大的粒子通過機械力的作用破壞成小顆粒的方法,主要采用高壓均質技術。高壓均質法操作方式簡便,制備的混懸劑粒徑小且均勻,穩定性更佳,應用范圍更廣泛。目前,納米混懸劑主要的給藥途徑是口服給藥、注射給藥、吸入給藥等。
應用案例1
拉西地平是一種高親脂性鈣通道阻滯劑,水溶性差,導致口服吸收差。通過抗溶劑超聲沉淀技術制備和優化拉西地平納米混懸劑,優化配方變量,對配方中穩定劑的比例、脫氧膽酸鈉比例等優化,獲得粒徑更小且均勻的拉西地平納米懸浮液。經評估,拉西地平納米混懸劑的飽和溶解度是原始拉西地平的70倍,此外,由于粒徑減小和結晶度降低,溶出速率顯著提高。
應用案例2
石決明具有平膽潛陽、清肝明日的礦物中藥,成份為無機化合物,觀察石決明在不同粒徑(納米、微米、常態)時血清微量元素的時效變化,可以看到:處于納米狀態的石決明的性質與微米以上粒徑比較有極顯著的差異。傳統的中藥加工方法已延續了幾千年,通過新技術中藥納米化后能提高藥效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大大節約有限的中藥資源。
技術工藝
均質工藝:PhD高壓均質處理
均質目的:解決粒徑問題,分散均勻
均質難點:初始粒徑較大、分散不均勻
均質結果:改變了物料的粒徑和穩定性
南京納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C) 蘇ICP備2023017246號-1